在線客服 主頁 成為會員 登入



醫師話您知

中醫師: 李珮詩 (註冊編號: 005185)

廣州暨南大學中醫學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針灸學理學碩士
駐診於康德堂油麻地中醫診所
預約 :28684268 (逢星期二/五)
電郵 : ec@motherspocket.com


中醫顧問 – 百寶醫師簡介
新一代的註冊中醫師 –李醫,自2006年通過香港中醫執業考試至今一直從事臨床診療工作。身兼多職的李醫同時 於本港學院及進修中心任教中醫藥課程,希望藉此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教授他人。

成為媽媽百寶袋的顧問醫師,除了她的專業知識外,李醫亦是一位媽媽,她育有兩名分別為六個月及四歲的寶 寶。每日除妥善照顧寶寶的起居飲食、調配最佳體質外,亦致力培養她們在德智體群美五方面的發展成長。

媽媽百寶袋邀請李醫的加入,希望能給與各準爸媽多一點支持,互動交流。
1
  • 懷孕期的婦女可做拔罐,刮痧?

    拔罐、刮痧、針灸都是由古至今的中醫外治方法。由於它的功效顯著,很快就能改善症狀,甚至把病治好,一直很受病人推廣。但是懷孕期的婦女是不適宜在身體上做拔罐、刮痧甚至是腳底按摩。


    孕婦在身體正常情況下,從來沒有流產或早產先兆的經歷,必須避開懷孕早期時段及腹部位置,是可以適度進行按摩的,可通過按壓安全的穴位來舒緩懷孕過程中的不適症狀,如頭痛、背痛、惡心反胃、嘔吐、腰痠痛等。按摩時儘可能不用任何器具,用手來按,力道宜輕,不宜過久過度刺激;如果不採用按摩方法,也可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熱敷,或熱湯泡腳,這些方法都相對比較安全。

    什麼是不安全的穴位? 如肩井、三陰交、合谷等常用的穴位從古代傳下來的經驗指示會令子宮收縮或有催生的作用,中醫專用它來治療難產,所以孕婦是不宜碰。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登入媽媽百寶袋-陪月服務了解

2
  • 補益中藥之菟絲子篇

    菟絲子是常用的安胎中藥。屬旋花科,以成熟種子入藥,其藥性甘味補益,溫性補陽,走入脾、肝、腎三條經絡。男女皆用,由五種植物種子分別為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和鹽炒車前子組成的五子衍宗丸,就是專治男子不育的古方,其實聽起名字來都知道與傳宗接代有關,至於女士多用於懷孕期間見腹部冷痛、大便不實或容易腹瀉、視物不清、腰痛、尿頻、夜尿多等症狀,甚至胎動不安時也可使用,臨床上常單味使用或配合其他中藥如白朮、續斷、杜仲。


    菟絲子的功效為補脾止瀉、養肝明目和補腎固精。常用份量為15-20克。腎虛引起的腰痛加杜仲,伴小便失禁加五味子,患者有肝腎不足,視力出現衰退可加枸杞、熟地以養血明目,脾腎虛瀉則可加白朮、補骨脂。

    孕婦用藥前可先諮詢與自己相熟的中醫師,清楚和了解自己的體質,確保用藥安全。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登入媽媽百寶袋-陪月服務了解

3
  • 胎黃

    新生嬰兒在出生後1個月內皮膚及眼白出現發黃的症狀,醫學上叫作新生兒黃疸,中醫古稱胎黃。這是由於新生嬰兒肝臟未成熟,血中膽紅素過高引致的,臨床上根據發病時間、發黃程度和伴隨症狀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黃疸一般預後較好,能自行消退。新生嬰兒會在出生後第2至第3天出現面黃,目黃,尿黃,約第4至第7天最為明顯,直到第10天後漸漸消退,這段時期新生嬰兒睡眠和吮奶都良好,沒有其他症狀。相反,病理性黃疸多在新生嬰兒出生後1天之內出現面黃,目黃等症狀,病情發展很快,持續時間較長,且不會自行消退,有時消退後又再出現,一般預後較差,還有新生嬰兒表現為精神倦,不欲吮奶,嗜睡,驚恐不安,大便色轉灰白,嚴重時甚至抽搐。

     

    出現胎黃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母子ABO血型不合,母體是肝炎帶菌者或者新生嬰兒先天性膽道畸形,G6PD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等。

     

    從前有老一輩相傳嬰兒出生後被喂食黃連、牛黃、或珍珠末等中藥,相信能幫助其身體袪除胎毒,化痰定驚,日後更較容易養大和減少病痛,其實這做法是不正確的,由於嬰兒肝臟發育未完全,未有完善的解毒功能,一旦接觸藥物即產生溶血反應,導致肝脾發大,後果十分嚴重。

     

    現時產婦出院後都必須帶嬰兒到母嬰健康院或約見兒科醫生檢查嬰兒的黃疸情況及安排疫苗注射計劃。產婦最好有多一名親友或陪月員陪行以減輕自己的勞累和分擔照顧嬰兒。

     

    李醫的細女珺珺由於母子血型不合,出生後第3天出現發黃情況,弄得在健康院和醫院的嬰兒病房兩邊跑,如果查出血中膽紅素超出指標,嬰兒便即送院接受照燈療法。在抽血化驗過程中,我見到護士從她的腳底取血,當時心痛不巳!在等侯報告結果的期間,有些人會錯誤地教在苦等的準媽媽多帶嬰兒出外曬太陽,以為等同醫院的照燈治療,結果不但不起效,嬰兒由於在烈日暴曬下可會引致皮膚灼傷,脫水或眼睛受損。


4
  • 祛胎毒

    孕婦在妊娠後期,即約第7個月後開始,腹中胎兒巳穩定地發育,其時可以飲用有調理氣血功效的湯水,令自己生產的時間縮短,產程更順暢。隨著胎兒的體積不斷增大,會壓著媽媽腹部的內臟而使氣機不暢。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鬱則血不通,“不通則痛”;孕婦在這時期亦禁止一切劇烈的運動,運動量大大減少下,日久體內則積而成毒,毒積在胎兒可會令出生後的嬰兒皮膚表現出來,容易形成過敏體質,亦較易患上鼻敏感、濕疹、哮喘等疾病。
    另一方面,孕婦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水濕內停,引致水腫,症狀見有痰多、面目浮腫、全身困重、不欲進食、足踝腫痛等,會影響日常生活。

    以下湯水介紹給大家在妊娠後期調理氣血的問題:

    1. 腐竹雞蛋糖水
    材料:腐竹1-2片,雞蛋2隻,白果5粒
    做法:腐竹洗淨浸軟,白果去殼去衣,雞蛋水煮後去殼備用,所有材料放入藥膳鍋中煮1小時,加冰糖調味即成。

    2. 白蓮鬚茶
    材料:白蓮鬚12克,蓮蓬1個,雞蛋1隻
    做法:白蓮鬚用篩沖洗,蓮蓬洗淨,雞蛋水煮後去殼備用,所有材料放入藥膳鍋中煮1小時,加黃糖調味即成。

    3. 炒陳皮紅棗水
    材料:陳皮2至3片,米2-3碗,紅棗8粒
    做法:陳皮浸軟去瓤切絲,米洗淨,放入白穫中炒至乾身微黃,放涼後倒入真空罐儲存,每次取3-5湯匙,紅棗去核切成小粒,同放入熱水中泡20分鐘即可飲用。

    李醫請大家記著不要因為體重增加、行動不便而偷懶不做產前運動,它確實有助減輕陣痛。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登入媽媽百寶袋-陪月服務了解


5
  • 補益中藥之杜仲篇

    坊間傳出“腰痛食杜仲。”這些經驗之談,是否有根據?

    按《中國藥典》記載,杜仲列入補益類的中藥。杜仲飲片是杜仲科喬木杜仲的樹皮,挑選優質的杜仲要求皮厚和銀絲多,皮色為暗紫色帶有光澤。銀絲是指當你嘗試用力拉開樹皮時,斷層中會見到有許多白絲相連,這些白絲愈是多愈是緊密及不易折斷者品質為佳。

     

    杜仲藥味甘;性溫,入肝、腎經。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中醫認為甘味即補、“腎主骨”和“腰為腎之府,所以臨床上常用來治療肝腎不足的腰痛、下肢痿軟無力、尿頻、膝痛等病證。杜仲亦是婦科的重要藥物,婦女在妊娠期間,體質較虛者往往會有胎動不安和腰痛如墜感的症狀,而且隨著胎兒的增大,孕婦需要更強的腰力承托,中醫多處方杜仲配以同樣有補肝腎、安胎兼有止血功效的續斷來治療此症。產後婦女雖然負重慢慢地緩解,但鈣質的大量流失以及照顧嬰兒時彎腰動作的不當都會時時出現腰痛的情況。

     

    此外,現代藥理研究指出杜仲亦有較穩定的降壓作用。現時有部份孕婦約在妊娠20周後患上妊娠高血壓病,除發現血壓高外,還伴有四肢及面目浮腫、水腫、蛋白尿(尿中泡沫多) ,嚴重時會出現抽搐(子癇)。

     

    中醫養生之道“藥補不如食補”,各位孕媽媽可用杜仲來炮製湯水調補自己的身體,讓養胎的日子更安心。杜仲每日的藥量(入湯劑) 為5錢。

     
    李醫推介湯水:
    1.    天麻止暈茶
    材料: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白芍12克,天麻10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洗淨,放入藥煲中煎煮1小時即成。
    適應症:主症為頭痛、頭暈,腰痛兼有小腿抽筋的孕婦。

    2.    壯腰補腎湯
    材料:淮山15克,杜仲12克,陳皮一角,蜜棗3個,豬尾骨400克
    做法:豬尾骨洗淨加薑汆水備用,陳皮浸軟去囊,所有藥材洗淨後放入藥膳鍋中,煎煮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成。
    適應症:腰痛如墜、尿頻、或夜尿多的孕婦。

    3.    杜仲黨參北芪雞腳燉湯

    材料:杜仲10克,黨參15克,北芪12克,雞腳4-5隻,薑3片
    做法:雞腳汆水洗淨,所有材料放入燉盅,蓋好盅蓋隔水煎煮2小時,飲湯時加少許鹽調味。
    適應症:腰痛、四肢軟弱無力、氣短、食少的孕婦。

    4.    巴戟杜仲雞腳湯
    材料:巴戟12克,杜仲12克,雞腳400克,薑3片

    做法:雞腳汆水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藥膳鍋中煎煮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成。

    適應症:腰膝冷痛、怕風寒、夜尿頻多的孕婦。

     

    想多了解坐月陪月食療,登入媽媽百寶袋-陪月服務了解